“2+2+2”工作法 跑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加速度”
今年以来,淮南经开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做法,通过压实各部门工作职责,不断理顺新业态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新就业群体工作水平,引导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凝聚基层组织“新”力量。
健全“两个机制”,提升规范水平。建立“联动共管”机制,出台社会组织党建规范性文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党建工作责任,强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责任,压实村(社区)属地管理责任,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体系。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总工会等部门研究解决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通过“非公党建会议”推动服务资源和力量下沉,切实发挥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由单一向联动转变。抓好绩效考评机制,出台《经开区“两新”党务工作者考核管理办法》,按照不同岗位类型,分类明确岗位考核重点,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落实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资格等级与激励保障挂钩机制,充实物质保障,进一步激发两新组织党务者工作活力。
坚持“双向融合”,全面摸清底数。抓好组织体系融合,实施“党建入章”,持续推进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两新组织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党员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构架并发挥作用。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坚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健全责任落实体系,做到人员有分工、责任有落实,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融入度,确保生产经营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抓好“红新治理”融合,发挥新就业群体遍布大街小巷,就近灵活的特点,拓展新就业群体“融入路径”引导其参与社会治理,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到“治理角色”的转变。建立协调合作机制,组织新就业群体就近到社区“报到”,志愿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大格局,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今年以来,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60余人次,有效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分类精准施策,落实“两项服务”。健全“法律保障”服务,构建由行业部门主导,司法部门及所属律师事务所参与的“线上+线下”普法机制。吸纳党员律师进入党建指导员队伍,按工作区域组建党员普法宣讲队,开通新业态群体普法热线、微信公众号栏目,及时传递、发布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随时随地了解学习法律政策,维护自身权益。组织普法宣讲队以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深入到居民社区、楼宇商圈等一线宣讲法律政策,提供法律保障。做优“暖新关怀”服务,整合多方力量,在商业区、餐饮集中区等地方建设10家工会驿站,为外卖员、快递员提供临时救急、充电换电、图书阅读等项24小时“不打烊”贴心服务。依托线上线下“双线”阵地,建立“党员外卖送餐员—企业党组织—行业党委”诉求表达直通机制,实现集中反映、分类办理、即时反馈,形成了“有问题找党员”“有难题找组织”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