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基层组织堡垒 汇聚多元共治合力

发布日期:2025-02-05 16:40 来源:党政办公室 【字号:   阅读:


    近年来,淮南经开区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组织引领驱动力、治理协同聚合力、服务多元内生力,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效能,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位统筹,拧紧城市基层党建责任链条。完善管理体制。牢固树立“大党建”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和整体部署。聚焦攻薄促弱和提质增效,持续实施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区党工委书记带头示范,通过点题交办、自主选题等方式,确定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项目1个、一般项目11个。深化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做实做细“两张清单”,引导驻区单位提供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建立资源清单96个、需求清单155个,解决实际问题167项,切实提高资源与需求对接精准度。健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区-街道两级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专项工作组职能作用,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各成员单位进行述职,检验工作成果,促进工作落实,集中商讨解决基层治理中动体制、动权力、动资金等问题。组织6个专项工作组开展专题调研,每年确定攻坚主题,今年共确定网格党支部实体化运行、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业委会组建、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等7项专项攻坚任务,适时公布工作进展,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精细管理,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整合用好“一张网”。优化网格设置,以住宅小区、楼院为单元,每个网格覆盖300至500户。建立“街道(乡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党组织链条,以严密的组织体系支撑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组建由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和专业网格员组成的网格管理服务队伍,实行网格员分类管理,推行岗位职责清单、巡查走访等制度,推动服务无死角。将10余个部门单一“小网”整合为综合“大网”,推动城管、综治、环保、卫健等10项职能统一管理,推动困难救助、养老服务、税费缴存等50项便民事项在网格办理,实现各类资源一网统筹、各种服务一网提供。规范建强“主阵地”。立足“姓党为民”的定位,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原则,优化服务窗口和功能区域设置。全面推行一站式办理,设立党务、政务公开栏,开通便民服务热线,设立业务咨询窗口,让“只跑一次”落到实处。按照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警务室、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有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真正让门牌上的功能都“照进”现实。综合考虑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优化选址布局,通过核酸检测采样亭改造、物业企业联建、闲置办公用房改建等方式,新改扩建网格党群服务站32个,实现了“15分钟红色便民服务圈”全覆盖。
创新载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共驻共建聚合力。建立健全社区“联合党委”议事范围、考核评价等制度体系,每年召开多元议事会议不少于4次。创新推行“五联四单”工作法,累计派发民情督办单120余份、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85个,圆梦“微心愿”800多个。创新成立居民劳务协作服务中心联合党委,吸纳人社、职业教育等单位和10个城市社区共同参与,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就业帮扶,先后采集辖区就业需求人员信息84条,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200余条,实现稳定就业50人、灵活就业192人,搭建起社区劳动力和用工企业之间的“连心桥”。“红色物业”增动力。整合组织、住建、民政等部门力量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党委,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多、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根据不同的小区类型,深入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针对建制性小区,推动组建业委会并建立党组织,开展物业服务企业“两个覆盖”百日攻坚活动,实现辖区内12个小区业委会组建和8家物业公司党建全覆盖。探索社区党组织成立物业公司接管老旧小区模式,鼓励110余名在职党员担任物业志愿者,对辖区内5个老旧小区全部实现社区接管、小区自管、党员主管,破解了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