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开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拼经济、抓招商、攻项目、优环境、促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是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加大品牌创建力度,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被商务部、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评定为全国首批数字智慧园区,成为今年获评的11个国家数字智慧园区之一。获批“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安徽省大数据产业园”。获评省商务厅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1人。大力抓好示范培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入选全省首批“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和“安徽省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成功申报安徽省科技领军企业;万维机电成功入选“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益益乳业成功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皖美消费新场景100家”,数字化转型案例入选全省数字化转型教材;森吉药业和益益乳业获批2024年制造强省中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格锐鑫、华印机电获批2024年度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
二是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坚持内联外引,组建5个产业招商专班和5个驻外招商组,深入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招商成效逐步显现。
三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加强项目调度,坚持每周重点项目会商等机制,召开各类重点项目调度会40余场,调度重点项目270余次。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2个重点项目参与省集中开工动员,积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领域项目谋划储备工作。
四是创新发展不断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与淮南联合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开展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推进建设淮南医药现代产业学院,与安徽机械技师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积极申报新型药用辅料与高端制剂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加快推进淮南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园(中试基地)建设。加大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组织89家企业成功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
五是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强化供地保障,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强化资金筹措,为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题。全力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开展招商项目遗留问题处置、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标准化厂房去化等专项行动。
六是为企服务提质增效。大力开展“万家民企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240余家,重点解决企业人才招聘、要素保障等问题80余个。做实“民生呼应”工作,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为企服务线上平台、信访等渠道,解决企业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0余个。淮南市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揭牌暨淮南铁海联运(上海方向)首发仪式举行,为企业提供集报检通关、收汇结汇、出口信保、税务申报、金融融资等一站式服务。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园(EPC项目和室外供电项目)、东部园区排水防涝、东部园区水环境等项目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升承载能力。
二、2025年工作谋划
一是全力以赴在招优招强上下功夫。加强政策研究,创新方式方法,完善“1+2+3+N”招商机制,全面发挥上海、温州等5个驻点招商组和5个产业招商专班作用,紧紧围绕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深入浙东、沪苏、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基金招商、资本招商、市场化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打造“一大产业、一个专班、一部规划、一套政策、一支基金”的招引产业发展模式,在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上实现突破。
二是全力以赴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强化项目谋划,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抢抓国家加力实施“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聚焦迟早要干的事、急需要干的事,谋划更多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专项债等政策支持。
三是全力以赴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坚持创新赋能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下好创新这个“先手棋”,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落实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引领行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成果转化,加强与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沪苏浙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主动承接创新成果外溢。注重平台创新,引入第三方孵化器运营机构,与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合作运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华东研究院合作运营综合性医药中试基地,与淮南师范学院合作建设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加速建设创新平台载体,推动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和落地转化能力。
四是全力以赴在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推深做实“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考评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健全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平台、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事的有奖台,充分调动干部队伍创先争优、苦干实干的积极性,激发开发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安徽自贸区淮南联动创新区“一平台、一中心、一公司”建设,加强与安徽自贸区以及沪苏浙自贸区对接,做好赋权清单承接。复制推广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打造外资外贸集聚平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五是全力以赴在环境优化上下功夫。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万家民企大走访”活动,开展精准帮扶,办好企业诉求,加大人才引进,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